北漠尘清——巴图的小说北漠尘清——巴图文集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
![]() |
|
游离小说网 > 诗歌散文 > 北漠尘清——巴图文集 作者:北漠尘清——巴图 | 书号:24687 时间:2019/1/8 字数:2535 |
上一章 》说传的汗可斯古乌《——诗史雄英 下一章 ( → ) | |
公元744年回鹘人(维吾尔)取代突厥,在漠北蒙古⾼原建立了回鹘汗国(744--840)。公元9世纪中叶,古代吉嘎斯人(现代柯尔克孜族的祖先)灭掉回鹘汗国。 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里,回鹘人采用古代突厥文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在近代出土的碑文中,已知的就有《葛勒可汗碑》、《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塔利亚特碑》、《九姓回鹘可汗碑》、《苏吉碑》、《⾊维列依碑》等。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灭亡后,回鹘各部落分为三支西迁,史称“回鹘西迁”其中重要的一支到了疆新吐鲁番盆地,建立了⾼昌回鹘王国,后来其势力扩展到现在疆新的焉耆、库车一带。这部分回鹘人在当地原驻民(古代⻳兹、焉耆、⾼昌和汉族人)的影响下,逐渐从游牧部落的迁徙生活转⼊定居的农耕生活,同时在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长⾜发展。在⾼昌时期,回鹘以粟特文为基础创制的回鹘文逐渐取代了漠北时期使用的突厥文,并用这种文字创作和翻译了大量的回鹘文献和文学作品。公元10世纪下半叶,伊斯兰教传⼊疆新,首先从南疆的喀什地区传⼊,历时4百余年,伊斯兰教遍及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从此以后,回鹘文逐渐被阿拉伯文字所取代。 古代回鹘文献在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传⼊后,由于宗教偏见而遭到了大规模的毁坏,保存下来的不多,而且主要是宗教(佛教)內容的文献。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代回鹘文献大部分是19世纪20年代以来,在疆新南疆地区考古发掘出来的古代文献。这些文献大量记载了古代疆新南疆地区特别是塔里木盆地的历史、文化、语言、艺术方面的內容,也为后人们提供了了解回鹘西迁后,在以吐鲁番地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回鹘王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宝贵史料。 《乌古斯可汗传说》是流传在古代维吾尔族民人中间的一部散文体英雄史诗。英雄乌古斯一生下来就不同凡响,四十天后就长大成人。他长相怪异,脸是青的,嘴是红的,眼睛也是红的,全⾝长満了茸⽑,他有公牛一般的腿,狼一般的 ![]() ![]() ![]() ![]() ![]() ![]() 英雄乌古斯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人们拥戴他为王,做了国中的可汗。史诗中写道:“我是你们的可汗,你们拿起盾和弓箭随我征战;让祖标称谓我们的福兆,让苍狼作为我们的战斗口号;让我们的铁矛像森林一样,让野马奔驰在我们的猎场。让河⽔在我们的土地上奔流,让太 ![]() ![]() ![]() ![]() 史诗《乌古斯可汗传说》內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古代维吾尔民族的起源和创世传说。像其他民族一样,古代维吾尔民人中间流传着有关本民族来源的各种神话传说,类似的传说也在许多汉文古籍中有所记载。《周书。突厥传》中就记载了突厥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什那氏,别为部落。后为邻国所破,仅灭其族。有一儿年且九岁,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乃刖其⾜,弃草泽中;有⺟狼以⾁饲之。及长,与狼合,遂有孕焉。彼王闻此儿尚在,重遣杀之。使者见狼在侧,并 ![]() ![]() ![]() 在《乌古斯可汗传说》中,关于乌古斯为自己的六个儿子取名太 ![]() ![]() ![]() ![]() 史诗中有关仓狼引路的情节,也是源于突厥族原始的图腾崇拜意识和宗教情结。关于突厥族的起源,在汉文典籍《周书。突厥传》中也有这样记载的:(突厥军队)“旗纛之上,施金狼头;盖本狼生,示不忘旧”这些记载,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域各民族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与西部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人类的发展进步中,自然环境是其安⾝立命的家园所在,这种人与山川大漠、河流湖泊、动物植物谐和相处、休戚与共、互为依存的关系,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世世代代的西部人独特的环 wWW.uLiXs.cOm |
上一章 北漠尘清——巴图文集 下一章 ( → ) |
《北漠尘清——巴图文集》是北漠尘清——巴图在游离小说网编写的小说,北漠尘清——巴图的小说北漠尘清——巴图文集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请随时关注全本小说网站游离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