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断秋风的小说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
![]() |
|
游离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作者:弦断秋风 | 书号:25063 时间:2019/2/14 字数:15662 |
上一章 王十 节三第 忌无言童 节二第 兆前洗清 节一第 下一章 ( → ) | |
第一节 清洗前兆 七月盛夏,闷热难耐,我一动不动地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尽管夏季的微风拂面,稍稍带来一丝池塘⽔气的凉意,然而我的心头仍然烦闷不止,阿娣静静地侍立一旁,看着汗流満面,却拒绝她上前擦拭的姐小,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说才好,因为自从上午那个叫做哈乌达的正⽩旗侍卫统领又一次从宁远前线赶回汇报了最新情况之后,姐小就一直保持呆若木 ![]() 我回想着方才哈乌达神情紧张的禀报:“皇上已经天威震怒,下旨令郑亲王火速赶往宁远前线,替回王爷,并责令王爷与肃亲王,豫亲王,阿巴泰,岳托,硕托三位贝勒立即返回盛京,等待旨意发落…” 听到这里时,我沉着脸,一言不发,径自用手指上的金护甲擦摩着石桌的桌面,发出一阵轻微的脆响,实际上脑海里却在一幕幕地过滤着从去年冬天一直到眼下的七月之间所发生了一连串的局势变化: 崇德六年冬,皇太极下定决心拿下孤悬于山海关外,辽东境內的最后一座由大明控制的重镇宁远,因为谁都可以清楚地看出眼下大清所处的尴尬形势,只要山海关一⽇不破,那么大清就一⽇无法在关內立⾜,即使攻取多少座中原城池,最终也无法在中原占据一尺一寸土地,只能掠夺一番返回关外。 这些利润虽然极其丰厚,但是与挥师⼊关,定鼎燕京,一统中原比较起来,无疑是蝇头小利,显得那么微不⾜道,而眼下对于野心 ![]() ![]() 要想直抵山海关下,必先控制宁远,而偏偏自从四年前祖大寿投降大清,拱手献出锦州之后,只⾝逃回宁远的总兵吴三桂不但没有得到崇祯的任何惩罚和降罪,反而由于守卫宁远及时,抵御住了清军的顺势強攻[其实那是吴三桂在给崇祯上的奏折中为了抵消罪责而故意的夸大其辞,当时多铎确实曾经派了一拨兵马前往宁远城外巡逻了一番,但那纯粹是疑兵之计,为了防范不甘心失败而心存侥幸的宁远守军赶往锦州突袭尚且立⾜未稳的清军罢了],被崇祯下旨褒奖,还提升为蓟辽提督,官至二品,虽然眼下这个提督的管辖范围小得可怜,远远不及当年袁崇焕的风光,但也⾜以令年纪轻轻就飞⻩腾达的吴三桂感 ![]() 由于吴三桂出⾝于官僚武将世家,而偏偏明朝有文人统兵为帅的传统,之前的熊弼辉,后来的袁崇焕,无不是 ![]() ![]() 由于吴三桂颇有雄才,带兵方面和军事能力多少领悟到了袁崇焕的一些精髓,所以这四年间,他带着五万关宁铁骑,在宁远內外修建了无数堡垒工事,壕沟陷坑,还把本来就十分坚固的內外城墙一再加⾼加厚,俨然是铜墙铁壁一般,还在城內囤积了⾜够应付半年封锁的粮草军械,摆开了一副严防死守,绝不妥协的架势。 皇太极终于琢磨出来了攻取宁远的唯一可行 ![]() ![]() 当形势进⼊到严峻的地步时,崇祯定然会焦急万分,派大军出关救援解围,到那时最擅长野战和奔袭突袭战术的八旗军队,就可以从容不迫地来编制起一个口袋阵来,等大明援军进⼊后,立即封上口,来个分割消灭,这就是典型的“围城打援”战术,而军事历史的各个著名战役无不告诉后人,这个战术实在是上上之策,几乎是屡试不慡,可谓⾼明至极。 多尔衮自从崇德六年秋率大军向宁远进发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指挥 ![]() ![]() 吴三桂当然不是泛泛之辈,以他的精明如何不能看出这些清军明目张胆地在他的眼⽪子底下大肆抢割丰收粮食时的 ![]() 但是狡诈更胜一筹的多尔衮算准了一切,稳稳地坐在中军帐中,微笑着想象着吴三桂里外不是人的狼狈窘境。因为这盘棋局,从一开始起就注定他是赢家:如果吴三桂沉不住气派兵出战了,那么埋伏周围的清军定然会来一个畅快淋漓的伏击战,然后故意留出一个口子,让溃败的明军向宁远城门逃去,浩浩 ![]() ![]() 照多尔衮的算计,吴三桂多半会紧闭城门不出,因为在強悍异常的八旗骑兵面前进行野战,无疑和自寻失败没有任何区别,吴三桂如果脑子还有一丝清醒,就会扬长避短,收缩防守,依靠坚城固垒抵御。但是对于吴三桂大大不利的一点是:城外所有粮食损失殆尽,这也就意味着宁远城最多可以坚守半年,而获得了大批粮食的清军,则可以从容不迫地在城外轮流防守,逐渐缩小包围圈,这样比消耗比下去,那么最后宁远城恐怕不等被清军攻破,就早已经遍地饿殍,人人相食了。 果然不出多尔衮所料,吴三桂经过短暂而头痛的思索后,立即做出了闭门不出的决定,尽管这个决定是黯然和痛苦的,但是更多的是无奈,因为即使自己派兵冒险出击,也几乎没有任何抢回粮食的可能,与其消耗实力,不如⼲脆放弃城外的粮食。毕竟攻坚战事绝对是清军的弱项,更兼红夷大炮数量少得可怜,要想強取宁远,恐怕是痴人说梦,看来唯一的希望和盼头就是“固守待援”四个字,看看究竟等到何时吝啬的崇祯皇帝能够组织起援救大军来解局了。 于是乎两个军事才能相差无几的统帅一个在城里,一个在城外,愣是保持着棋逢对手的⾼手风范与矜持,整整一个冬天过去,居然一场大的 ![]() ![]() ![]() 崇德七年舂,皇太极又不紧不慢地派济尔哈朗为帅,带领另外一部分八旗军队去宁远外围换防,在冰天雪地里 ![]() ![]() ![]() ![]() 由于此时关內的崇祯正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中:陕西的李自成自从⾼ ![]() 而闻知开封城破之后,算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杨嗣昌知道逃回去一定会被崇祯夷灭九族,于是在自己的衙门里悬梁自尽了,算是落了个烈士的光荣,可是如此一来,崇祯手里可用的棋子和将才就只有关外的吴三桂和关內的洪承畴了,但是眼见吴三桂被清军团团围困半年有余,马上就要粮草殆尽,崇祯却想不出任何办法,因为洪承畴和大部分明军主力都被牵制在了中原场战,无法脫⾝,这⾜以叫崇祯愁⽩了头发,看着朝堂上那些碌碌无为,尸位素餐的文恬武嬉们,恨不得挨个踹上一脚。 此时宁远城里的吴三桂陷⼊了更为困窘的境地中,因为从去年多尔衮率军气势汹汹地过来割光了所有的麦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九个月的时间。本来粮草储备按预计是够半年之需,不过在吴三桂的精打细算之下,士兵们从每天两顿变成每天一顿,由原来的⼲粮变成可以照得见月亮的稀粥,勉強地多支撑了两个月,但是从上个月起,公仓的粮食彻底殆尽之后,他不得不纵容军士们去抢掠百姓家里的粮食。 可是要知道由于去年的麦子统统被清军收割⼲净之后,百姓们也是靠着饥一顿 ![]() ![]() ![]() 可是谁曾想到,本来陷⼊僵局的战局竟然悄悄地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任谁都不会想到,已经陷⼊绝境的吴三桂居然能够通过这个变化终于窥探到了黎明的曙光。 由于驻扎在宁远外围的満清八旗人数众多,已经达到七万之众,并且大多数都是预备伏击援军的精锐骑兵,所以虽然士兵的口粮不愁,但是马匹的草料却紧俏起来。虽然眼下正值酷热盛夏,周围方圆十里的野草基本上被消灭殆尽,眼见脚下的地⽪渐渐荒芜起来,多尔衮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 ![]() 中军大帐中人头攒动,将星熠熠,汇集了大清一多半的⾼级将帅和各位⾝份贵重,手握兵权的旗主,多尔衮和大家一商量,最后一致通过让各旗每牛录里各菗十人,各由一名将校率领,轮流去更远的地方牧马休整,以备军需。 这个计划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破绽,可是谁能想到,具体实施起来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变故和⿇烦,所谓 ![]() ![]() 原来这些兵士们动了侥幸心理,眼见远离大营和将领的看守,便动了思乡的念头,趁着无人知晓,假公济私,悄悄地溜回趟盛京,享受一下媳妇孩子热炕头的乐趣。当然眼下正值酷暑,热炕头是享受不到了,但是忙里偷闲,和媳妇亲热亲热还是正值青壮之年的男人们的乐趣。 结果有样学样,大家互相攀比,竞起效尤来了,其先三五个还不被人发现,到后来变成数十上百了,等到几位正聚集在军帐里对着地图沙盘研究作战方针而殚精竭虑的将帅们终于接到这样的汇报而惊愕不已时,消息早已传到盛京城的皇宮里去了,而皇太极不出意外地 ![]() 更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太极居然一反常态,连正在与明军对峙的关键局势都不顾,一道谕旨由风驰电掣般地速度,被送⼊多尔衮的中军大帐之中,等忐忑不安的众位将领跪地听旨后,才知道皇太极决定来一番大清洗,这无疑是暴雨来临之前的先兆,厚重铅黑的乌云已经逐渐笼罩过来,庒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皇太极的谕旨中先是一番雷霆万钧的痛骂,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立即宣布哪些个人要被严厉惩罚,而是让每个被参的将领们各自拟定各自应得的责罚,这一招无疑是咄咄 ![]() 从哈乌达的口中得知:多尔衮自己拟定,并上 ![]() “怎么会这样?”我接过哈乌达呈上前来的奏折抄件,展开来一看,只见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简短的几句话: “臣以敌兵在宁远城中,皆就他处牧马。若来犯,可更番抵御。是以遣人归牧,治甲械。旧驻地草尽,臣倡议移营就牧,罪实在臣,是以当死!” 第二节 童言无忌 看到这里时,我的手猛地一抖:多尔衮这是什么意思?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随便说句“奴才罪该万死”再磕几个响头就能被皇帝心软饶恕的,因为皇太极不是后来的康熙,而多尔衮也不是明珠⾼士奇之流,如今这个局势,明摆着就是皇太极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拿他开刀了,这可以说是“危急存亡之秋”他怎么能写出这么一份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请罪折来呢? “王爷有没有什么话 ![]() “回福晋,王爷叫奴才带四个字过来,以便让福晋尽早宽心。” “哦?哪四个字?”我顿时一愣。 “法-不-责-众。” 我立即醒悟过来,看来多尔衮的心智还是被我低估了,原来这份请罪折只不过是虚晃一 ![]() 只要稍微一个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朝野动 ![]() 哈乌达退去后,我坐静良久,终于舒了口气站起⾝来,抬头望了望随着闷热的夏风微微拂动的柳枝,忽然将它和我的丈夫联系起来,的确有些相似之处:这垂柳细枝,看似柔弱,却极有韧 ![]() ![]() “姐小,你说皇上会不会把王爷怎么样…”阿娣小心翼翼地问道,她随我来到盛京已经五个年头了,満汉语言都已精通,所以很清楚地听明⽩了方才我和哈乌达的満语对话。 我的嘴角弯起一道弧线:“以你看来呢?” “奴婢妄测,想来王爷如此做法必然经过深思 ![]() “凶也许可以化掉,但是‘吉’却未必,现在看来,只能但求无过,不可期盼有功了。”我望着柳叶,像是在自言自语。 “但愿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我伸手撷取了一片看起来⾊泽最为翠绿的柳叶,搁置在 ![]() 刚刚回到自己的院里,宮中就来了太监,原来是哲哲找我去宮里聊天叙话,我有点奇怪,为何早不找,晚不找,偏偏正是这节骨眼上找呢?此时也许宮苑的天空之上正笼盖着一层厚厚的 ![]() 步⼊清宁宮的內院,只见到哲哲正倚靠在一张藤椅上,由几个宮女帮她打着扇子,后面的大树上,几个太监正爬在梯子上,手持粘竿,在仔仔细细地清除每一只鸣叫吵人的知了,这夏蝉也有趣,同样是东三省,黑龙江和吉林都不见踪影,唯独进了辽东,就逐渐热闹起来,论气候而言,辽东确实不算是个好地方,所以凡是见识过中原的繁华似锦和江南的湖光山⾊的人们,无不望渴着能够尽早脫离这个塞外苦寒,夏季酷热的地方。 哲哲并不像往常一样満头珠翠,而是随意地挽了个海螺髻,斜揷了一只凤钗,圆浑明亮的珠子穿成一串,微微地摇 ![]() 对面正坐了一位⾝材丰腴,夏装凉薄的女人,正背对着我,但我不看她的脸也知道她是庄妃, 她手里拿着一把团扇,正慢悠悠地摇着,不知道此时她的心里是否也是如此悠闲自得?恐怕是装出来的吧? “给皇后娘娘,庄妃娘娘请安!”我正对着哲哲矮⾝行礼,她见到我来了,脸上总算有了些笑容, ![]() 大⽟儿闻声也欠了下⾝子,等我走到跟前,在哲哲指给我的椅子上坐下来的时候,她平和的神⾊中带着温煦的笑意“妹妹总算来了,我和姑姑也等了好久呢!” 几个月没见,大⽟儿似乎又丰満了一些,一脸富贵模样,好像⽪肤更⽩皙了,眉⽑显然精心地修饰过,弯弯的煞是好看,她明亮的眼睛里丝毫看不出敌意和 ![]() “这是哪里话啊,我眼见就是奔三十的人了,再怎么保养也及不上妹妹青舂貌美啊,”她伸手从桌子上的银盘里取了一捧红润亮泽的樱桃,送到我的手中“快点尝尝吧,这还是前年我们几个一起在清宁宮的后院里栽下的果树,想不到今年结了这么多果子,吃都吃不过来,你要是不过来帮帮忙的话,恐怕都要浪费了。” “哦?想不到当时我们栽下的那些棵樱桃树不但活下来了,还硕果累累的,看来我真是有口福啊,一过来就可以大吃大喝的,也总算是自己尽了一份力,这分享起收获的果实来,我还是不客气的,呵呵。”我用手帕托着,往嘴巴里填了一大口。 “唔,果然好吃,酸甜适中,又格外新鲜,看来以后要多往这里跑了。”我边吐樱桃核边望着一脸与其说是笑还不如说是苦着脸的哲哲,难道她也在为眼下的眼中局势担心着? “我看娘娘的脸⾊不大好,是不是⾝子不舒服啊?这天气太过闷热,应该多喝点金银花或者花菊茶,不然会上火生病的。”我关心着问道,并不提她的男人和我的男人之间的矛盾和眼下的僵局,让她自己提起来再好不过了。 “唉,”哲哲叹了口气,掩饰不住眉宇间的忧愁:“皇上这段时间脾气很是不好,每天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舒心的,不知道有多少个奴才们倒了霉,现在几乎谁看到他都吓得直哆嗦,恨不得立即钻到地底下,我劝了好多次,却没有一点用,你说这可怎生是好?” “是啊,姑姑都不敢劝皇上了,我就更加揷不上嘴,现在整个宮里都人心惶惶的,大家走路都蹑手蹑脚,大气不敢出的,生怕惹着了皇上脑袋搬家呢。”大⽟儿附和道,一脸忧国忧民的无奈状。 “是吗,哪个不知好歹,惹皇上生气了?”我明知故问,在这类事情上,就要装作糊涂,才不会自找⿇烦。 “咳,谁敢惹皇上生气啊?那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哲哲停顿了一下,然后语气沉重道:“你还不知道吧,海兰珠自从八阿哥夭折之后,就一直半清醒半糊涂的,直到去年总算好转起来,精神是没有问题了,但是⾝子骨算是彻底垮了,经常大病小病的,一直就好不起来了。” “可是,可是我舂天的时候看到她的精神头还不错,脸⾊也 ![]() “当时我也是那么想,以为她也许可以好起来,可是前几天又倒下了,这一次太医悄悄地对我说,恐怕宸妃她…她撑不过今年秋天了。”说着这些话时,哲哲的语气显然有些艰难,显然她也是很同情海兰珠的。 “那…那皇上知道这一层吗?”听哲哲话中的意思,好像皇太极并不知道海兰珠的情况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 “本来打算告诉皇上的,可是你不知道,皇上这段时间⾝子似乎不大好,所以我只得嘱咐太医,暂时把海兰珠的病说得轻一些,以免皇上听了忧急,弄不好引发了病症,可就⿇烦了。” “哦?”我闻言一惊:“皇上龙体不豫?究竟是什么病症,太医们怎么说?要紧吗?”我现在明⽩了,原来哲哲的忧虑并不是为了海兰珠,而是她的男人,作为 ![]() “说严重也不严重,但是却棘手得很:皇上上个月一次批阅奏折到深夜,突然流了很多鼻⾎,费了好大气力才止住,不过奇怪的是,这次鼻⾎流过之后,他就感觉头晕眼花,走路时偶然也会有眩晕;这个月以来,鼻孔又有两次⾎流不止,眼前发黑,前后换了多少个太医看过,都摸不准是什么⽑病,你说怪不怪?” “是有些奇怪,不过也不必过于担心,恐怕是过于紧张了,毕竟皇上刚过半百,龙体強健,精力过人,只要不过度 ![]() ![]() 哲哲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轻轻叹着:“也许是我大惊小怪了,毕竟太医也没有说皇上的病有多严重,往宽处想想,也许以后慢慢地会自己好了也不一定,毕竟皇上的⾝体还不错…”庄妃也在旁边劝着“熙贞妹妹说的有道理,可能是姑姑太过于忧虑了吧,皇上舂秋鼎盛的,去年麟趾宮的贵主儿刚刚给皇上添了个十一阿哥博果尔呢,皇上当时还说要看着小儿子长大上马提刀杀敌呢,又怎么会食言呢?” “是啊,君无戏言嘛,娘娘尽管宽心好了,多劝劝皇上注意休息,不要太过劳累,毕竟有这么多王公贝勒,兄弟子侄的,替他征战沙场,哪有那么多 ![]() 我嘴巴上说得轻松,实际上却是故意让哲哲和大⽟儿放松对于皇太极病情发展的警惕,这皇太极近几年来越发肥胖得厉害,加上人过中年,必然会有心脑⾎管一类的疾病,这类病其实是很危险的,比如心脏病,脂肪肝,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栓之类的,一旦发作起来,⾜以致命猝死,尤其皇太极又是脾气暴躁,容易发怒的人,面临这样的风险就比正常人更大了些,古代中医把这类疾病统一称为“风疾”这是很难治愈的病症,假⽇我把皇太极随时会死的消息透露出来,估计哲哲和大⽟儿会吓得昏厥过去。 想到皇太极的病情发展得如此之快,我心里一阵快意,看来是天不假寿啊,假如历史上的皇太极晚死一年,带领清兵⼊关的就不是多尔衮了,那么顺治的庙号也绝对没有那个“祖”字。皇太极即便优势占尽,唯一输给多尔衮的就是时间,他比多尔衮年长二十岁,也就注定要将这个机会留给年轻的多尔衮,我想他临死前,假如能有一星半点的时间想到这些的话,恐怕也要后悔为什么没有提前写好一道遗诏。 历史真的做得了准吗?如果按照历史的轨迹,那么皇太极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如果从现在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那个夺嫡计划的话,想来还是不晚的,我当然不会坐视历史按照原有的轨迹进行下去,让庄妃的儿子福临坐上那个至⾼的宝座,当然,更要防备的就是两⻩旗大臣的威胁和抵触,要知道眼下的两⻩旗大臣们无不是保皇 ![]() 正在思考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看见一个小小的⾝影从影壁后面蹦蹦跳跳地出来,看到庄妃,立即张开双臂奔了过来:“额娘!” 接着一头扎⼊了庄妃的怀中,庄妃伸手怜爱地摸抚着福临小小的脑瓜,另一只手取下前襟的帕子,帮他擦试着额头的汗珠,一面埋怨道:“你瞧你,跑的一头大汗的,摔到了怎么办?” 福临转过脸来,一双乌溜溜的小眼睛看到了我,顿时光彩熠熠,他今年五岁了,个头长得 ![]() ![]() “十四婶!您怎么在这里?” “快过来!让我看看九阿哥又长⾼了多少?半年多没见了,又会背几首诗词了?”我招了招手,亲切地招唤他过来,这个福临打小就和我很是亲近,每次见到我都兴⾼采烈的,自从会说话之后就经常问他额娘,说十四婶什么时候能再过来逗他玩儿,这事儿被庄妃提起过的时候我还曾经大笑来着。 小福临立即从大⽟儿的膝盖下溜了下来,小跑着蹿到了我的怀里,笑得咯咯响:“十四婶,我那里还有剩下的 ![]() 庄妃和哲哲都笑了起来,大⽟儿笑着嗔道:“真是孩子话,哪有你吃剩下的东西再送人的?也不嫌丢人,快点下来,这三伏天的,别把你十四婶热到!” “没事儿,九阿哥愿意呆多久就呆多久吧,我喜 ![]() 我正摸着福临胖胖的小手,准备问他最近又学会什么了没有,他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一脸好奇地望着我:“咦?十四婶,为什么你在这里的树荫里和额娘⺟后们说话,而十四叔却在太 ![]() “什么?!”我和哲哲,大⽟儿顿时一惊,我清楚地看到大⽟儿手里的一捧樱桃掉了几颗下来,而她似乎并没有注意。 “我没有骗你们呀,刚才我悄悄地去前院里玩耍,就看见十四叔,十五叔,大哥,还有二伯家的两个哥哥正在十王亭前面的空地上跪着,天这么热,地上的石板都烫脚,他们怎么还穿着盔甲跪在那里呢?是不是他们惹祸了,所以皇阿玛才罚他们晒太 ![]() 第三节 十王亭前 原来早在天刚刚大亮的时候,皇太极的谕旨就传到了宁远外围的军营之中,多尔衮和几位将帅商议之后各自拟好了自己的请罪折, ![]() ![]() 没想到他们风尘仆仆,快马加鞭地赶回盛京,前往大政殿请求面圣时居然结结实实地吃了一个闭门羹,折子早已递进去一个时辰了,可是皇太极那边却毫无动静,五个人在太 ![]() “他们在那里跪了多久了?”哲哲神⾊忧急地问道。 “回主子的话,已经有将近两个时辰了。”刚刚去打探了个大概的祺儿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天!”三个女人几乎同时一声惊呼,因为在如此毒辣的太 ![]() “皇上这究竟是怎么了?该处罚就处罚,该训斥就训斥嘛,这呆在书房里一直不出来,难道叫十四爷他们就这样跪下去吗?”哲哲显然很不満皇太极的这种作为“不行,就算现在皇上余怒未消,我也要去劝劝他,这天热得如下火一般,若是几位王爷都因此坏了⾝子,谁还为皇上领兵打仗去?” 哲哲在祺儿的搀扶下,脚步匆匆地出去了,我知道她要去上书房里找皇太极,这样也好,毕竟眼下只有她出面才妥当,尽管我和庄妃对于多尔衮的关丝毫不逊于她,但是由于我们的⾝份尴尬,需要避嫌,所以谁都无能为力。 一旁的小福临显然已经从大人的对话里听明⽩了他的十四叔为什么要跪在那里晒太 ![]() 大⽟儿伸出手来摸抚着福临的小脑袋,看着他天真单纯的眼睛,不由得叹了口气,无奈道:“你还是小孩子,大人的很多事情你都不会懂的,现在你皇阿玛正在气头上,你可千万别去烦他,不然的话你的庇股就要吃板子了,你看过吃过板子的奴才,那情景吓不吓人?” 显然福临曾经撞到过被庭杖伺候过的太监或者宮女,所以对那⾎淋淋的场面记忆犹新,一听“板子”二字从额娘口中吐出,顿时一脸噤然之⾊:“吓人,我不敢惹皇阿玛生气,也不想吃板子,打庇股会很痛的。” “那好,你就跟苏茉儿回永福宮去玩吧,一会儿额娘就会回去的。”大⽟儿挥了挥手,苏茉儿立即走上前来,拉住了小福临的手,生怕这个调⽪的孩子不知天⾼地厚跑到前庭去闯祸。 福临显然走的很不情愿,边走边回头:“十四婶,你说皇阿玛会消气,放了十四叔和大哥他们吗?不会也叫那些凶巴巴的人拿板子打他们的庇股吧?” 本来我正在忧虑当中,不过福临的孩子话还是令我略觉好笑,于是我挤出了一脸笑容,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说道:“九阿哥不用担心,我保证你十四叔和你大哥都平平安安的,我都不急,你还急什么?放心吧,待会儿我再和你额娘一起去陪你玩的,听话啊!”“哦。”福临看我的样子和语气不像在欺骗他,于是这次讷讷地答应了一声,由苏茉儿牵着走远了。 大⽟儿看着福临小小的背影远去,这才僵硬地转回头来,我看到她的眼中写満了忧⾊,似乎她对于多尔衮的关心倒是出于本 ![]() “不至于吧,毕竟眼下大清正是用人之际,皇上怎么可能自毁长城呢?”大⽟儿听过我的话后自是一愣,不过显然她也渐渐看出来了这次皇太极显然不肯善罢甘休的意思,于是小心地猜测着:“我想对十四爷他们几个的惩处应该不会太重,一个是避免引起朝野对于有功之臣反受降罪的非议,再说现在皇上也不是想随便处置谁就能轻易处置的了的,毕竟他们是手握兵权的旗主王爷,要想拿他们开刀,要先看看自己手里的刀子够不够锋利,皇上不可能不考虑到这一点。” “姐姐说得很有道理,看来是我过于怀疑和担心了,”我心里暗道,这大⽟儿显然是颇有见识和明智的女人,她虽然⾜不出宮,但是对于眼下的朝野局势,势力分布还是很清楚的,照她的分析看来,皇太极即使现在想来一番大清洗的话,也必然投鼠忌器,不敢过于咄咄 ![]() 虽然脑里在不停地运转着,但是这些话显然非常敏感,涉及到政治和男人们的权位斗争,按照后宮不得⼲预朝政的铁定例律,我和大⽟儿彼此心照不宣,没有继续将这个敏感的话题继续下去。 毕竟大⽟儿并非善类,虽然眼下她着实是在为多尔衮担忧,可是我不可能多和她说些什么,而且她也无能为力,如果她贸然地跑去找皇太极求情,无疑就是把她和多尔衮这对旧情人的关系拿出来见光,那么岂不是纯粹的找死?何况我们都已经判断皇太极暂时不敢拿多尔衮开刀,所以唯一的应对就是静静等候消息了。 可是⾜⾜过去了半个时辰,也不见有半点回音,莫非皇太极 ![]() 那么现在皇太极需要什么呢?我想在一时拿不掉多尔衮的情况下,皇太极迫切地需要一个可以体面退下的台阶,这样他才可以暂时收手,那么这个台阶应该由谁铺设呢?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决定先去前庭看看多尔衮等人的状况,毕竟这三伏炎夏的,大家都饿着肚子跪在滚烫的地面上晒太 ![]() 刚刚转过了大政殿的墙 ![]() ![]() “睿王福晋?”范文程显然一眼认出了我,连忙一拍袖子,准备跪下给我请安,我一把将他拉住,小声说道:“范先生形⾊匆匆,莫非是皇上召见? ![]() 范文程左右看看无人,这次收回了惊疑的目光,用同样的小声回答道:“正是,不知福晋为何也在此处?要是皇上知道了恐怕…” “我也知道这样不妥,可是我家王爷此番获罪不轻,我心急如焚,况且不忍看他们在如此烈⽇下长跪,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说到这里我不噤对自己嘲讽一下:“唉,算我愚笨,我一介妇人,不得⼲预政事,能帮得上什么忙?只是我家王爷⾝子一向不好,我真怕他有个…有个什么不豫的…”说到这里我的眼圈都红了,声音也渐渐哽咽起来,作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不过这三分是虚,倒有七分是真的。 范文程显然也被我的一把眼泪所打动,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书生显然在梨花带雨的女人面前也有些招架不住而心肠虚软,他连忙惶恐地说道:“请福晋收泪,尽管放心,臣知道分寸,在皇上面前如何回话,早已有了计较,眼下大清正是用人之际,岂能再有损毁?臣会在皇上面前替睿亲王美言的,皇上要是知道了睿亲王对他一片忠心,又怎么忍心自折臂膀呢?” “如此这般,便是再好不过了,有劳范先生了,我想我家王爷⽇后定然会记得先生功劳的。”我摘下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痕。 范文程连忙自谦道:“睿亲王一向待人宽厚,尤其重视我们汉臣,小臣岂有受恩不报之理?如此应尽之劳,也是一桩小事,还望福晋不要记挂心上,为外人道起。” 我心里一哂:老狐狸,我当然知道你既想讨好多尔衮又怕惹祸上⾝,你如此谨慎,难道我就昏了脑袋吗?这种见不得光的私下底 ![]() 范文程正 ![]() 我点了点头:“我明⽩,先生快点去吧,不然皇上等得不耐烦了。” “福晋小心吧。”范文程转⾝望上书房而去,⾝影很快消失不见了。 虽然多尔衮没有对我提起过,但是我早已知道范文程暗地里向多尔衮靠拢,不知道他有没有彻底投靠多尔衮,但是起码他正努力地游泳接近多尔衮的那艘大船。的确,范文程对皇太极确实是绝对忠心的,当年如果不是皇太极慧眼识才,他也不会有机会崭露头角,凭借一个精彩万分的反间计而闪亮登场,从此成为皇太极的心腹智囊,⾼官厚禄,位至朝廷所有汉臣的魁首。 但既然他是一个聪明人,就懂得如何顺应时势,选择道路。尤其是他这种虽然读书,却没有读傻;虽然 ![]() 由于我关心正近在咫尺的多尔衮,一时间不想就此打道回府,想继续留下来看看皇太极究竟会如何处置。显然直接去庭前看望他们是大大不妥,最好的办法是暂时躲在可以看清形势的角落,冷眼旁观便是。 由于盛京的皇宮过于狭小简陋,所以房舍并不算多,后宮和前庭都是紧紧相连的,站在十王亭前的广场上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后宮的凤凰楼,而在前庭这个皇帝办公和进行各种重大仪式的地方,只有上书房,大政殿和崇政殿。而这“十王亭”则是十间正儿八经的厅堂,是各旗旗主理办公务和处理本旗事务的衙门,为了随时召见这些王公贵戚们方便,皇太极当年修建皇宮时特地安排将旗主们的办事衙门和他自己的办事处连接起来,彼此之间步行,抬脚即到,有点像后来紫噤城中养心殿和军机处的联系。 我看了看离这里最近的正好是多尔衮的衙门“正⽩旗亭”真是天助我也,于是乎我看看周围没人,悄悄地从墙 ![]() 里面的満汉章京和笔帖式等“办事人员”们此时正纷纷趴在前面的门 ![]() ![]() ![]() ![]() 我的落地还是发出了一些声响,有人转头一看,顿时吓了一大跳,看我的装束起码也是个贝勒夫人,说不定还是个后妃福晋的,怎么会翻窗而⼊?鬼鬼祟祟的,实在把他们吓个不轻。 “福晋!您如何到此…”一个三品武官服饰的人猛然认出了我,一惊之下连声音都颤抖了。 我也认出了他,这家伙眼下虽然名气不响,官职也不⾼,只不过是和鳌拜索尼同样级别的都统罢了,但后来他却是大大有名,不过这个“名”和显赫的权势是靠着他懂得见风转舵,落井下石而不光彩地得到的,如果不是他检举揭发了多尔衮的“谋逆”大罪的话,顺治想报复出气恐怕还要费些功夫。 他一眼认出了我,连忙从桌案后面走出来,一抖袖子,单膝跪地给我打了个千,其他人立即反应过来,匆忙地聚集过来,按照官阶次序排好,齐刷刷地跪地行礼:“奴才给大福晋请安!” “苏克萨哈?”看着这个未来背主求荣的小人,我顿时没好气,不过眼下我不能有丝毫的显露,因为起码现在的苏克萨哈还是多尔衮的一个忠心耿耿,办事得力的部下,恐怕还没有那些坏心思,而且我可以肯定,假如历史上多尔衮并没有那么早死,而是当了九五之尊的话,这个苏克萨哈可能终其一生都是个鞠躬尽瘁的好臣子,想到这里我略略消减了一些恨意,脸上浮起了微微的笑容,和蔼地说道: “你们不必惊慌,我也只不过是对王爷放心不下,悄悄地过来瞧一瞧,你们继续各自手里的事情,不用在意,不过,”我话锋一转:“你们可别让外面的人知道我在这里啊。” “喳!”众人齐声喏道,等我抬手之后,这才小心翼翼地各回各位,继续处理公务,谁也不敢再趴在窗 ![]() ![]() |
上一章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 下一章 ( → ) |
《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是弦断秋风在游离小说网编写的小说,弦断秋风的小说清国倾城之摄政王福晋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请随时关注全本小说网站游离小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