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的小说中国人史纲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
![]() |
|
游离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人史纲 作者:柏杨 | 书号:12941 时间:2015/5/19 字数:21255 |
上一章 纪世八第 章一十二第 下一章 ( → ) | |
本世纪一开始,武(上明下空)的南周王朝即告灭亡,唐王朝复辟。但宮廷又陷于混![]() 可借李隆基在位的时间太久,几占去本世纪的一半。他年轻时曾把社会带上⾼度繁荣,但他的聪明才智,随着他的年龄⽇老而⽇渐消失。五十年代后,国中第二个⻩金时代在他手中结束。 国中经一百三十年的超级強大,又走上了下坡。 一一连串宮廷政变 武(上明下空)的南周王朝先天的注定它无法通过瓶颈,那就是,武(上明下空)没有能力解决她的继承人问题。如果把帝位传给儿子,帝位本就是夺自儿子的,不过物归原主,南周王朝一定消灭。如果传给侄儿,当然可以保存南周王朝,但在感情上儿子总是⾎亲,而且武(上明下空)只是一个野心家,当了皇帝,已心満意⾜,她并没有⾼级的政治理想,要建立一个武姓世袭帝国。更有一个原因,她也伯传给侄儿会 ![]() 七○五年,宰相张柬之奉 ![]() ![]() ![]() ![]() 唐王朝中断了十四年之后,于此复国。然而,李显跟他老爹李治一样的昏庸,复辟不久,他的 ![]() ![]() 权力 ![]() ![]() ![]() 李隆基的⽗亲李旦,是李显的胞弟,上世纪(七)末,曾在⺟亲武(上明下空)手下当过七年的傀儡皇帝。李隆基发动政变时,他不知道。等到知道时,政变已经成功。于是把李重茂逐下宝座,由李旦继位。两年后(七一二),李旦把帝位传给李隆基。 李旦是一个淡泊的人,对权力名位不太在意。但他的妹妹,也是武(上明下空)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却完全遗传了娘老的坚強 ![]() ![]() ![]() 一连串宮廷政变,延续九年,局势才定。 二两洋海上 ![]() 国中第二个⻩金时代在酷吏酷刑和一连串宮廷政变 ![]() 我们必须了解,酷吏酷刑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一种常态。元纪前一世纪路温舒所指出的现象,一直存在,并没有改善。来俊臣之流的手段,并不能跳出这个传统范畴。儒家学派政治制度下“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刑罚只是专为平民而设,不可用来对付士大夫。所以任凭路温舒怎么为平民呼吁,士大夫并不注意,因为自信自己并没有被府政酷吏苦刑拷打的危险。武(上明下空)一下子用它来广泛地对付士大夫,士大夫才震惊哀号,奔走相告。所以酷吏酷刑对士大夫的影响大,对平民的影响小,社会结构如故。至于宮廷政变,更只限于宮廷。平民对谁当皇帝,既无力量⼲预,也无趣兴过问,社会的发展与运行也如故。所以⻩金时代并没有中断,并且在李隆基建立一个定安的府政后,更为蓬 ![]() 首先是两洋海上 ![]() 西洋方面,指东南亚及印度洋沿岸。最早开始于第二世纪一六六年,罗马帝国的一位使臣,曾到⽇南(越南东河),声称奉罗马皇帝安敦(安东尼)差遣,向国中皇帝致送象牙、犀牛角等礼物。这可能是商人的噱头,借此进行贸易,但他却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由海道到国中的西洋人士。第二位是第三世纪二二六年,罗马帝国商人秦伦乘船到 ![]() ![]() ![]() 远洋船舶与近海船舶,构造不同,船员需要特殊技能。而当时阿拉伯帝国商船队,靠此两者掌握海上商业霸权。广州港內挤満了阿拉伯船舶,国中商船只能屈居第二位。另外还有南海商船(马来亚半岛诸国)、波斯商船(阿拉伯帝国属地)、昆仑商船(洲非东岸诸国)、师子国商船(锡兰岛)、婆罗门商船(印度次陆大诸国)。为了处理这些商船的停泊供应,以及商品贸易和人员管理,国中 府政在广州设立一个机构,名“市舶司”首长称“市舶司使”由广州地方首长(岭南战区节度使——节度使)兼任。 当时定期航运,有下列六线: 一广州——波斯(伊朗) 二广州——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 三广州——亚丁(阿拉伯帝国本土) 四广州——师子国 五广州——南海(马来亚半岛) 六广州——(门者)婆(爪哇) 国中跟东洋海上 ![]() 一、朝鲜半岛航线这是国中对外最早,海程最短的航线。在有文字记载前,就已开辟。国中与朝鲜半岛诸国,只隔一道⻩海,从国中辽东半岛或山东半岛任何一个港口出发,都可以毫无困难的到达朝鲜,实际上与內海航行,无太大差别。 二、⽇本航线国中与⽇本 ![]() 三、琉求航道琉求(琉球群岛)是一个比⽇本还古老的王国,最初名“夷琊久国”第三世纪时,国中遥称它为“夷洲”而遥称⽇本为“禀洲”二三○年,国中三国时代东吴帝国皇帝孙权派遣大将卫温,泛海东征直洲(⽇本)。卫温到了夷洲(琉球)后,不敢再进,捞掠数千琉求人而返。从明州(浙江宁波)到⽇本,顺风顺流时,三⽇三夜可到。从福州(福建福州)到琉求,顺风顺流时,五⽇五夜可到,有时三⽇三夜也可以到。但从这两个港口,由陆路去首都长安,步行至少也要一个月。 ——有一件事可注意的,湾台岛比琉球约大四十倍,而且距陆大更近,但国中直到十四世纪,还没有把它发掘出来,只知道有这么一块陆地,陆地上有生番而已。②在航向琉球途中,有时可以望见湾台的山峰,所以遥称湾台为“小琉球”有时又称为“毗舍耶国”但始终没有觅出一条航路。我们想到的原因是:湾台海峡只有南北海流,而无东西海流。只有南北季风,而无东西季风。帆船时代,很难横断航行。即令船舶损坏,失去控制,也只会北漂到琉球,南漂到越南,不容易漂到湾台。 ①倭奴国一作倭国。《后汉书》东 ![]() ②三国时,东吴大将卫温曾到过湾台。 三工商业都市兴起 两百年间,地球上有三大超级強国:位于南欧的是东罗马帝国;位于西南亚的是阿拉伯帝国;位于东亚的是万年不倒翁的华中帝国。国中与罗马因地理相隔,不易接触,但跟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以东地区诸国,却有陆海两路频繁的 ![]() ![]() ![]() 以广州为例,可以了解当时都市的形态。广州一地,仅西洋侨民(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估计总在二十万人以上,他们居住在一起,单独成为一个社区,社区內街道纵横,完全阿拉伯式建筑。有自己的行政管理,并使用自己的法律,只在跟国中人发生争执时,才由国中 府政用国中法律裁决。这好像是不平等条约下的领事裁判权,但不同的是,这种特权是国中 府政主动授予。西洋人到广州后,往往继续向內陆深⼊,以求更厚的利润。于是分为两道,一道由陆路北上,经大庾岭到洪州。另一道由海路前往沿海其他港口,或从长江到扬州。扬州是杨广被绞死的地方,西洋侨民估计至少有数万人,商船、店酒、旅邸,以及以美⾊闻名的 ![]() ![]() ![]() ![]() ![]() 但国中最繁华的都市,不在东南,而在西北。河西走廊在大裂分时代,兵马踏践,荒凉不堪。自上上世纪(六)末叶,国全统一后,因与西域(疆新及中亚东部)以及更西诸国的 ![]() ![]() 西南地区的成都,也是财富集中地,当时又有谚语:“扬州一、益州二。”扬州通海,是⽔陆码头。益州(四川成都)则纯是內陆贸易,南临新兴的南诏王国,商人们可以穿过南诏,到达印度,不过道路艰险,并不能构成贸易动脉。所以成都的繁盛显然不靠对外贸易,益州四周是一个富庶的大盆地,它本⾝的条件就够它发展。 首都长安,集中国全精华。它除了是国全政治文化中心外,同时还是国全商业中心。跟任何家国的首都一样,长安市民大部分是消费者,人口密集。內有东西方四十余国侨民,包括远自洲非来的人黑(昆仑奴)。他们很多在长安永久居留,开设商店酒家,用西洋女子作招待(胡姬),以与国中的男 ![]() ![]() 国中被当时各国崇拜的程度,远超过其他两大超级強国,因为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对宗教是排斥 ![]() ![]() ![]() ![]() 四唐王朝社会结构 国中社会结构,数百年来,一直没有大巨变化。即令受到来自东西两洋宗教上和商业上的冲击,跟以前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不过有若⼲部分隐晦,有若⼲部分突出。我们把它的纵剖面,作成下页表: 贵族,当时的术语称为士族,是家国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最尊贵的封爵贵族,即皇族、戚族、封三、封侯。皇族、戚族是天生的统治阶级,封王、封侯则依靠爵位参与权政。 第二部分是门第贵族,即世家士大夫。南北朝时代那种把持府政、世袭官职的煊赫情形,到了唐王朝,仍有強大的残余势力。北魏帝国颁定的那些“郡姓”照旧成为一种特殊阶级,⾼居平民之上,继续以做官为唯一职业。这种门第贵族集团中,崔、卢、李、郑、王五个姓氏,也继续保持五世纪时尊贵的地位,世称“五姓”他们的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有时候还超过皇族。一个例子可作说明,下世纪(九)时,中级员官郑颢,正在跟卢姓议婚的时候,皇帝听了宰相⽩敏中的推荐,命他娶万寿公主。这是普通人家求之不得的荣耀,但郑颢却因断了卢姓婚姻的缘故,把⽩敏中恨⼊骨髓,以致⽩敏中以后几乎死在他手。五姓当然对自己的⾝价尽量利用,所以他们的女儿遂成为诈财的工具。选择女婿,除了门第相当外,还要索取巨额聘金,有时⾼达一百万钱——即一千缗(贯)。唐王朝开国时宰相的年俸才三百六十缗,折合起来,一个女儿的聘金等于一个宰相三年的俸禄,如再折合粮食,等于三万石稻米,即一百五十万公斤稻米,这个数字至为可惊。 第三部分是官僚贵族,即寒门士大夫。指出⾝寒微的现职员官。所谓“寒门”就是平民阶级中的庶民,他们普通情形是,通过科举试考,如进士及第、明经及第,进⼊府政,担任官职。一旦担任官职,他就有资格摆脫他的阶级,而挤⼊统治者士族之林。他们最初不能避免的因出⾝太低而受到门第贵族的轻视与排斥,但借着权力和通婚——如娶五姓的女儿之类,就有机会进⼊门第贵族阶层。 平民,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庶民,即自由人。自由人中最尊贵的一个阶层是吏佐,这是一种特殊⾝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但本质上却是平民。用现代军队阶级比拟,吏位可称为士官,他们比士兵⾼一等,但他们永不能升为军官。他们只能从事诸如缮写文件,管理档案之类工作。当员官们横施贪暴时,吏佐因为多是本地人士,对本地情形比较了解,往往成为民人最大的直接灾害。他们如果想升迁到员官——士族的位置,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参加科举试考。比吏佐低一等的是农民,这个居国中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阶层,却跟府政最无缘分,而且在东西洋贸易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只有商人是天之骄子,他们拥有比农民较好的享受,而且一旦和员官结合,还具有政治上的影响力。 第二部分是 ![]() ![]() ![]() ![]() ![]() ![]() ![]() ![]() ![]() 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科举”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而 ![]() ![]() ![]() ![]() ![]() ![]() 五文学发展 国中文学,始终在音韵作品方面迈进,由《诗经》,而《楚辞》,而《汉赋》,一脉向下传递。到了第四第五世纪,汉赋发生变体,成为花枝招展的骈体文。直到本世纪(八),再发生变化,散文和短篇小说兴起,⽩话文也兴起。 骈体文是一种纯贵族的文字欣赏,反复不停的“四六”字句,好像乞丐唱莲花落,使人有一种油腔滑调的感受。虽然有一部分文章家乐此不疲,但开始后不久就被摒弃。反骈体文的大将是被后人尊崇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古文大师韩愈。八代,指八个王朝:东汉、曹魏、晋、南宋、南齐、南梁、陈、隋。这正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几个世纪骈体文盛行时代,也正是国中文学最黯淡的时代。韩愈主张恢复骈体文之前——第三世纪之前古文的体裁,即不讲韵脚,不讲对仗,有什么直说什么。这种古文。即我们所称的散文。 散文出现,对骈体文是一个大的伤害,骈体文逐渐萎缩到只限于一小撮士大夫圈子,专供皇帝诏书或大臣奏章之用。大多数士大夫逐渐采用散文,而且很有成就。如韩愈的《祭十二郞》短文,以平铺直叙的结构,表达他丧侄的沉痛。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以同样笔法,表达他对风景的印象,都是骈体文无法表达的作品。 除了散文,同时也产生了从前所没有的短篇小说。这个突破眼科举制度的不够严肃有关,唐王朝的试考不如后代慎重,府政权贵人物,如公主、亲王之类,往往事先指定人选,甚至指定名次。应考士子的 ![]() 文章与文学不同。文章是表达思想的短文,形态类似现代中生学课堂上的“作文”字数从几百字到一两千字左右不等,堆砌经文典故,发扬儒家学派的仁义道德。诸如皇帝诏书、府政文告、大臣奏章、书籍序文、坟墓碑文、应试议论,以及文章家所写的一些论说,都包括在內。所以,无论用骈体文写的文章,或用散文写的文章,其枯燥无味则一,除非不得已,没有人要看。而应考士子的文章向权贵之门集中,堆积如山,权贵人物,更不会有胃口过目。为了引起权贵的注意,士子们在进呈他们的文章同时,另附一篇或数篇趣味浓厚的故事,即我们所称的短篇小说,希望从第一句起,就抓住读者——权贵人物,使他不能不看下去,这正把握了短篇小说的特质。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最初都以神怪为主。如《⽩猿传》,叙述一个女子跟⽩猿同居,生下一个儿子,这儿子长大后在唐府政做到将军之职。但大量的生产使它的取材越来越广,如《枕中记》,叙述一个落魄少年,遇到一位老翁借给他一个枕头,他在梦中娶崔家(五姓之一)女儿为 ![]() 无论散文和短篇小说,都是文言文写成,所以它们只是贵族文学,跟占全民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平民无关。平民文学一直是一片空⽩,但时机已经到来,一种专为平民服务的⽩话文写成的散文小说,大概在第五世纪就开始出现。一旦出现,即迅速传播。这种⽩话文作品,当时不称⽩话文而称“变文”大概是由艰深变钱易,由文言变口语之意。⽩话文的对象不是贵族,贵族也瞧不起⽩话文,⽩话文的对象是广大的民众群。 ⽩话文起因于佛教的传播,佛经虽然大量译成汉文,但用的是文言,文言本已深奥,再加上很多新的名词和新的语法,遂使译出来的佛经成为一种洁屈聱牙的天书,只有士大夫阶级中少数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才看得懂。在这种情形下,要想民间接受,就必须靠文言文的再翻译——译成⽩话文,即变文。然后 ![]() ⽩话文因传扬佛教而发生,最初只限于对佛经的再翻译,后来逐渐脫离佛教,逐渐出现国中人自己的创作,完成纯⽩话文学,內容就更丰富。社会、爱情、战争,都成题材。如《列国传》,叙述伍子胥为⽗报仇的故事。《明妃传》,叙述王昭君嫁匈奴单于的故事。⽩话文学是大众文学,爱好它的人数远超过爱好贵族文学的人数,文言文学一直跳不出官僚的小天地,⽩话文学则植 ![]() 六唐诗 文学中的诗歌部门,本世纪(八)有惊人的成功。在国中第二个⻩金时代鼎盛时,同时兴起诗的⻩金时代。到了政治 ![]() 世界上任何文学作品都可以译成其他文字,只有诗不能。即令有绝世奇才能译其他家国的诗,也不能译国中的诗,国中诗是世界上唯一无法翻译的文学作品。因为国中诗的主词是隐蔵的,译时必须加上主词,就意味全失。而汉文方块字是国中诗的主要成分之一,靠方块字的排列组合和含糊模棱的意思,即产生一种绘画般的诗意。抛弃方块字而译成其他文字,就像美女抛弃了容貌一样。所以国中诗不但不能译成外国文字,也不能译成国中的⽩话,诗是汉文所发挥的最⾼艺术。 在元纪前十二世纪《诗经》时代,只有三言四言(三字一句或四字一句)。到元纪后四世纪大裂分时代,才进步为五言。第六世纪隋王朝统中一国,才再进步为七言,完成诗的形式。上世纪(七)女皇帝武(上明下空)把诗列为科举试考中的主要课目,诗遂成为知识分子必修课程,就如舂花争放,更为普及。 国中最伟大的诗人,有半数以上出生在唐王朝。我们用三位诗人作代表,说明诗⻩金时代的成果。 岑参南 ![]()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満地石 ![]() (走马川,位于车师前王国故地(疆新吐鲁番市)西境。雪海,指沙漠。轮台(疆新轮台),西汉王朝时国中在西域屯垦区中心。金山,即阿尔泰山。五花、连钱,都是名马。旋,马⾝上旋⽑。) 李⽩一个⾝世可悲的浪漫诗人,他原籍成纪(甘肃秦安),但生在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托克马克城),⺟亲可能是外国人。他幼年生活在绵州昌明县(四川江油),以喜 ![]() ![]() ![]() 君不见⻩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 ![]() ![]() (金樽,即酒杯。岑夫子,诗雄岑参。丹邱生,李⽩好友之一元丹邱。陈王,曹植,三国时代曹魏帝曹丕的弟弟,名诗人。平乐,宿教庙院平乐观。) 另一位与李⽩齐名,但⾝世更可悲的伟大诗人杜甫,巩县(河南巩县)人,但他曾祖⽗时代原籍襄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啂下孙。有孙⺟未去,出⼊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 ![]() (邺城,即邺郡,今河南安 ![]() ![]() 唐王朝的诗,被称“唐诗”一直留传到二十世纪仍可查考的,诗人有二千三百余人,诗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上自帝王将相,下到践民阶级的 ![]() ![]() ![]() 七五十年代对外挫折 现在,我们回到政治领域。 上世纪(七),唐府政在边疆曾设五个总督(都护)。本世纪(八)更在五个总督之外,增设十个战区,战区司令官称“节度使”或“都护”十个战区名称,列于下表: 总督只负责军事,而战区司令官(节度使、都护)除了军事外,还掌握行权政和财权政,战区所辖各州,州长(刺史)以下员官,节度使都有任免之权,税收田赋也不向央中 府政缴纳,留下来作为军费。目的在于集中力量,发挥⾼度战力。时人称之为“藩镇”意思是家国的屏藩和重镇。当十节度使设立之初,共拥有步骑兵四十八万六千九百人,国中重兵百分之九十都在边疆。 但在如此注意边疆之际,边疆却不断遭到挫折; 首先是云南地区。元纪前二世纪时,西汉王朝曾在滇国(云南晋宁)设立益州郡。元纪后三世纪时,蜀汉帝国宰相诸葛亮曾在那里七擒蛮族的酋长孟获。但大裂分时代后期,终于脫离国中。诸部落互相并呑,到了上世纪(七),只剩下六个部落,六个酋长都称自己是王。当地语言“王”的发音为“诏”所以国中就称之为“六诏”本世纪(八)三十年代,六诏中最南的一个“诏”⽪罗阁,统一了其他五个“诏”建立南诏王国,定都太和城(云南大理),向国中朝贡,请求册封。国中于七三八年册封他为云南王。 南诏王国的建国,正逢国中第二个⻩金时代末期,酒⾁宰相杨国忠任用大酷吏鲜于仲通当剑南战区(四川成都)司令官(节度使),鲜于仲通任用小酷吏张虔陀当云南郡(云南姚安)郡长(太守)。云南郡距太和城直线只有一百公里,是南诏王国到唐王朝的必经要道。使节⼊境之后,依南诏的礼节,夫妇要共同拜会地方首长,于是,张虔陀就留下使节的 ![]() ![]() ![]() ![]() 眼云南地区挫折的同时,在遥远的中亚荒漠草原上,唐帝国也受到同样打击。七五○年,安西战区(疆新库车)司令官⾼仙芝(他是朝鲜人)攻陷石国(乌孜别克塔什⼲布),俘虏了它的国王和王子。但王子在途中逃走,宣称⾼仙芝如何伪订和约,如何乘石国不备发动奇袭,以及如何杀屠老弱和劫掠财物。中亚诸国被这位能言善道的王子所 ![]() ![]() 这是一次重要的战役,阿拉怕帝国虽然胜利,但胜利的过度艰苦,从此打消服征 国中的念头。而唐王朝也从此止步,无力再向西开拓领土。 八安史兵变 对外挫折,宣告国內⻩金时代已到尾声。 唐王朝第九任皇帝李隆基本来是一个英明人物,但他却在位四十五年,任何英明人物掌握无限权力如此之久,都会堕落。他六十岁时,把他一个儿子的 ![]() ![]() ![]() ![]() 安禄山是一个耝犷而⼲练的将领,几次到长安进谒皇帝,府政的败腐和宰相以下员官们的颟顸无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杨国忠向他索取巨贿,他一口拒绝,而且对杨国忠也不维持应有的礼貌。杨国忠不能忍受这种轻蔑,遂决心打击他。于是,诬以谋反的法宝出笼,向李隆基一再告密,李隆基一再不相信。但在那种形势之下,没有人敢保证李隆基下一次仍不相信。五十年代七五五年,杨国忠采取“ ![]() ![]() ![]() 李亨并不能集结多少兵力,二十万精兵都死在云南。只有向北方沙漠,刚于四十年代建国的回纥汗国第二任可汗英武可汗乞援,付出的报酬是:收复长安时,所有美女和财产,任凭回纥奷 ![]() ![]() ![]() ![]() 安禄山兵变由于他的大将史思明在范 ![]() ![]() ![]() ![]() ![]() ![]() 史朝义于七六三年杀自,第二次兵变也告结束,历时三年零十个月。连同安禄山兵变,共历时九年。 九藩镇割据 安史兵变虽然平息,但一百三十年的国中第二个⻩金时代,却一去不返。接着出现的是央中 府政威信衰落和藩镇(战区)割据的新局面。 割据的形成,由于安史手下若⼲当节度使(战区司令官)的大将,在投降央中 府政时,仍握有強大的武装队部和重要据点。大 ![]() 四镇之中,卢龙(前称范 ![]() 河朔四镇职位的世袭,使其他战区垂涎三尺,自然不断发生争取世袭的炸爆 ![]() ![]() 这时半壁河山,都已靡烂。幸而七八四年,忠于央中 府政的军队,收复长安,朱氵此被他的部下所杀。七八六年,李希烈也被他的部下所杀。而河朔四镇在获得央中 府政准许世袭的保证下,取消王号。国中在外貌上仍是大一统的局面。可是,从此之后,唐王朝央中 府政再也不敢触怒任何藩镇——包括河朔四镇以外的其他藩镇。像宣武战区(河南开封)节度使刘玄佐于七九二年病死,将领们拥立他的儿子刘士宁继位,央中 府政连一句话都不敢多问,立即任命。 十西域的再丧失 安史兵变除了直接引起藩镇割据,更引起严重外患,使西域(疆新及中亚东部)再度丧失。 国中外患,一向来自北方。只有第七第八两个世纪,外患来自西南。南诏王国已使国中受到內伤,吐蕃王国更砍断国中的肢体,唐府政还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覆败。 上世纪(七),国中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国王弃宗弄赞。本世纪(八)七一○年,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它的国王弃隶缩赞(弃宗弄赞的孙儿)。金城公主的嫁妆之一是“河西九曲”(即青海省东南⻩河大转弯成S形的地方),这一带土地肥沃。吐蕃王国面积虽大,但位于世界屋顶,全属丛山,可耕地很少,得到九曲地区像得到一个大巨宝库,国势大为增強,终于超过国中所能控制的程度。 安禄山兵变后,央中把西部边界属于陇右战区(鄯州·青海乐都)和河西战区(凉州·甘肃武威)的军队,调往中原参战,边界等于没有防务。吐蕃王国抓住这个机会,于七六三年,沿着一千余公里的边境,发动全面总攻。一连攻陷囗州(四川西昌)、维州(四川理县)、松州(四川松潘)、泾州(甘肃泾川)。 吐蕃的攻势十分烈猛,攻陷泾州的主力队部,继续东进,中军国队节节败退,首都长安遂告陷落,皇帝李豫向东出奔陕州(河南三门峡)。吐蕃兵团就在长安立了一位来不及逃走的亲王之子李承宏当皇帝,然后大掠而去。李豫虽然又回到长安,把李承宏驱下宝座,但吐蕃兵力仍留在经州,河西走廊跟国中本土之间 ![]() ![]() ——河西走廊和西域,最后终于全部沦⼊吐蕃王国和回纥汗国之手,尤其是西域一百七十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本世纪(八)脫离国中,达一千年之久。 西疆防卫力量,经这次摧残,再无力振作。国中本上正陷于藩镇的混战,也没有力量西顾。吐蕃兵团经常长驱直⼊,在关中地区(陕西省中部)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游骑不时地直抵首都长安城下。过去繁华富庶地带,现在一片荒凉。长安以西各州县,城门⽇夜关闭,地方员官和将领唯一的工作是,每逢吐蕃兵团大掠而去时,就向皇帝上奏章“庆贺贼退”李豫的继承人李适除了全力谋求和解外,别无他策。问题是,吐蕃王国认为和解即是断绝财路,所以并不愿意结束这种致富的強盗行为。最后,吐蕃在 ![]() ![]() 內忧外患,使本世纪(八)六十至八十年代,三十年间,⽇子黯淡。平凉川事件的明年(七八八),李适采用宰相李泌以夷制夷的建议,把女儿咸安公主嫁给回纥汗国的天亲可汗。天亲可汗感到莫大荣耀,上奏章给李适,表示愿为岳⽗赴汤蹈火。三年后(七九一),吐蕃兵团攻击灵州(宁夏灵武),回纥 ![]() ![]() 吐蕃王国从此衰落下去,除了回纥、南诏继续不断给它打击外,同时还有另一个原因。国中两位公主带过去的佛教,经百余年的传播,已开始发生决定 ![]() ——吐蕃王国不久就瓦解为若⼲部落,不能再组成一个统一的央中 府政。十四世纪时,称为土蕃。十五世纪时,称为乌斯蔵,跟国中关系更加疏远。十七世纪时,称为西蔵。十八世纪时,再次归⼊国中版图,成为国中永不可分的领土的一部分。 十一和亲政策与回纥汗国 国中和亲政策是一项锋利的政治武器。跟国中皇家结婚的荣耀和公主下嫁时嫁妆的丰富,能使一个家国从內到外发生变化,吐蕃王国就是其中之一。但最成功的和亲,则属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在本世纪(八)四十年代之前,还是一个部落。但它最伟大的酋长药罗葛(姓)骨力斐罗(名),早已把薛延陀汗国的故地,也就是突厥汗国的故地,置于控制之下。本世纪(八)七四四年,国中册封他为怀仁可汗,一个新的回纥汗国遂告建立,王庭设在古龙城(蒙古哈尔和林),疆域跟薛延陀汗国、突厥汗国相等。从开国可汗即受国中册封这一项上,可看出回纥跟国中的关系,与其他汗国不同。建立汗国之前,就时常派遣部落兵团,听候国中征调出征。建立汗国后,对国中的臣附如昔。 七五五年,安禄山兵变,国中皇帝李亨向回纥汗国乞援,英武可汗派兵进⼊国中。內战平息后,七五八年,李亨把女儿宁国公主嫁给他。李亨亲送女儿到咸 ![]() ![]() ![]() ![]() 史思明兵变时(七五九),国中皇帝李亨再向回纥汗国乞援,英义可汗亲自统兵前来,对国中人大肆烧杀掳掠。——我们并不责备回纥,因为这是李亨、李豫⽗子向它乞援时所许诺的条件之一。但英义可汗对国中的野心却由是而起。七六五年,国中大将仆固怀恩受不了宦官骆奉仙的诬陷倾害,起兵叛变,效法李姓皇帝的传统作法,向回纥汗国和吐蕃王国分别乞援。回、吐两国联合向长安进军,长安震恐。幸好仆固怀恩适时的逝世,而国中一位大将郭子仪乘机挑拨回、吐两国感情,吐蕃兵团怀疑回纥已被郭子仪说服,可能袭击它时,即行拔营撤退。回纥不能独留,也只好撤退,中、回两国间的关系因此中断十余年。——另一个促使关系中断的原因是,英义可汗统军⼊援国中时,在陕州(河南三门峡)附近,对当时还是亲王⾝分的李适态度凶暴。因李适不肯跪拜,而把李适左右两位大臣,鞭打至死。李适对回纥恨⼊骨髓,他继位后,即采取強硬政策。 英义可汗对国中的野心继续使他跃跃 ![]() 李适跟回纥汗国的对抗态度不能持久,吐蕃王国的攻击力量非国中所能抵御。在宰相李泌建议下,李适屈服,跟回纥和解。而且于七八八年,把女儿咸安公主嫁给亲国中的天亲可汗。天亲可汗大喜过望,派遣特使到长安说:“我们从前是兄弟之国,现在我是国中的半个儿子(女婿),如果吐蕃再敢犯上作 ![]() 下世纪(九)二十年代八二一年,国中唐王朝第十五任皇帝李恒把皇妹太和公主再嫁给回纥的崇德可汗。太和公主的命运跟宁国公主一样不好,四年后(八二五),崇德可汗逝世。再过十四年(八三九),回纥汗国发生內 ![]() 黯夏斯首领阿热可汗自称是国中名将李陵的后裔,所以对被俘的太和公主十分尊敬——因为太和公主也姓李,派人护送她回国。走到中途,被回纥汗国瓦解后残余的一支,拥有十万人的乌介可汗截获,胁同向东流亡,抵达边界天德(內蒙古乌拉特中旗),要求国中借振武(內蒙古和林格尔)一城奉养公主,国中要求乌介可汗送公主回国磋商,乌介可汗当然不会放走人质。于是要求粮食,要求耕地,最后仍沿边抄掠。一直相持到八四三年,国中大将石雄在振武城上远眺,发现回纥营帐中有数十辆毡车,人众都穿着国中服装,知道是太和公主的居所,派间谍密告说:“我们即将攻击,请公主的车辆不要动。”于是一举把回纥击溃,乌介可汗向东北逃走,投奔黑龙江畔的室韦部落,被室韦杀掉。太和公主出国二十三年,回到长安后,曾为“和蕃无状”亲向皇帝请罪。 回纥汗国瓦解后,残部分为三支,一支称西州回纥,居留西州(疆新吐鲁番);一支称甘州回纥,居留甘州(甘肃张掖);一支称葱岭回纥,越过葱岭(帕米尔⾼原)进⼊中亚。 十二东西方世界 七一○年(李显被 ![]() 七二六年(唐府政下令,酷吏来俊臣等三十二人的子孙永远噤锢的次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李奥三世,噤止基督徒拜任何偶像。而罗马城主教则允许拜圣⺟,与君士坦丁堡主教各行其是,教会遂裂分为二:在西者称“罗马公教”(天主教),在东者称“希腊正教” 六五○年(怛罗斯战役前一年),阿拉伯帝国內 ![]() 七五六年(杨⽟环在马嵬坡被缢死),(一)法兰克国王丕平把意大利中部地区,献给教皇,历时一千一百年之久。(二)阿拉伯帝国逃出的王子,辗转进⼊西班牙,组织府政,定都哥尔多华,仍称奥米亚王朝(⽩⾐大食)。阿拉伯帝国裂分为二。 七六二年(安史兵变结束前一年),东阿拉伯帝国从大马士⾰迁都巴格达城。 七八四年(泾原战区兵变,朱氵此称帝的次年),⽇本帝国从奈良迁都长冈“奈良时期”终。 七八六年(吐蕃王国平凉川劫盟前一年),东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哈伦·阿拉西德即位(他就是《天方夜谭》故事的男主角),此时巴格达城繁华鼎盛。 七九四年(南诏王国大败吐蕃兵团于神川),⽇本自长冈迁都平安(西京)“平安时期”始。 WwW.ulIxs.cOm |
上一章 中国人史纲 下一章 ( → ) |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在游离小说网编写的小说,柏杨的小说中国人史纲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请随时关注全本小说网站游离小说网 |